除了积体电路设计环节的部分企业居世界前列外,我国大陆地区整体半导体产业技术较境外落后。但是,持续成长的国内需求和国内产能不足,使进口替代有巨大空间。依靠半导体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在各方全力投入情况下,本文推估大约十年后我国半导体产业必能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除了自给自足的战略外,在全球化时代,还可以结合以下方式,尽快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追赶。
虽然美国和欧盟都在追求半导体自制,但在许多半导体生产区段上拥有先进技术的日本和韩国(包括我国台湾地区),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大陆。从美国对我技术断链以来日本和韩国政府及企业的消极反应,可看出两国企业依旧看重中国大陆市场。因此,强化与日本、韩国之间的产业技术投资合作、人才引进,是反制美国技术封锁的一个可行选择。
另外,美国的科技战对半导体供应链的冲击,已引起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警觉。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半导体自造战略,力求半导体本地生产。例如欧盟于 2020 年 12 月发布 “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日本于 2021 年 6 月推出 “半导体 / 数字产业战略”,韩国在 2021 年5 月颁布“K—半导体战略”。在这种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由全球分工可能走向各自为政的情势下,我国庞大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战略优势会更为凸显。
2、加强两岸半导体企业的合作
美国企图拉靠拢台湾半导体产业,构建排除大陆的新供应链。可是,由于两岸同文同种的天然亲近性,加之台企已投资大陆 30 余年,主要外销市场集中在大陆,美国和民进党当局欲切断两岸经济联结的企图纵使不是不可能实现,也绝非易事。近期的事件表明,台湾科技企业不但不会与大陆脱钩,而且还加强与大陆的联系,在 5G 和电动汽车等新技术领域不断深入合作(参见表 2)。企业间一系列动向以及台企长期持续投资大陆的事实表明,两岸企业已建立了深厚的关联,百万在大陆的台企经营者—台商—更是两岸共同的财富。
就半导体产业来看,台商在大陆的经营以独资建厂经营为主。技术合作较知名案例是联电投资福建晋华半导体公司,但自 2017 年美国打压晋华并起诉联电三名员工后,联电已于 2020 年退出晋华。两岸半导体产业的联结主要是人才流动,例如前联发科的首席运营官在 2017 年加盟小米。中芯国际在被美国制裁之后的 2020 年底,力邀台积电高管出身的二位台籍干才(梁孟松和蒋尚义)加入管理层。
未来除技术授权和人才交流之外,两岸半导体企业之间可以交互投资、交叉持股方式进一步合作。
3、强化同胞情谊,以企业高管为联结对象
对台资半导体企业与大陆的合作,大陆除了在资金、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协助外,还可晓以民族大义,强化同胞情谊的联结。因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台湾高科技产业中的代表人物和高阶专业人才,很多是“外省第二代”,如台积电前董事长张忠谋出生于南京,其他如台达电创始人郑崇华、日月光创始人张虔生等等,这些企业家既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又有海外留学经历。诚心交流,他们应会愿意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出力。
4、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半导体技术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回流
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才不足。一方面,政府宜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结合产业、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资源,培育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后备人才。
另外,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半导体国际人才的利用是美国维持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的半导体发展过程中,海外人才回流更是扮演关键角色。
摘自《台湾半导体产业在供应链重组中的角色及大陆的战
略对策研究——以芯片制造为例》 , 作者 曹海涛 陈克明